新浪女性

京交会代表人物介绍:廖年

新浪医美

关注

廖年,四川省资中县人,1968年出生,汉族,大学学历,中共党员,成都市人大代表,华茂集团董事长,工程师。

华茂集团董事长廖年华茂集团董事长廖年

5.12汶川大地震给彭州带来了沉重创伤,震后廖年同志无暇顾及自己遭受损失的企业,立即组织彭州服装商会会员企业,牵头向受损更加严重的灾区人民献爱心,送温暖,为灾区捐款捐物达10余万元,并且组织人员为因地震造成心理障碍的各企业员工进行心理辅导,使企业的生产和生活在一周内恢复正常。

面对灾后产业重建和解决灾后就业问题,廖年同志认真贯彻彭州市委市政府精神,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工业的思路,积极顺应沿海城市服装产业向内陆转移和成都市服装产业外迁的趋势,立足石化和家纺服装“一重一轻”的产业发展定位,开始创建华茂国际服装产业园,创新推出“商会办园区”模式,充分发挥家纺服装商会引导企业合作,整合优势资源,延伸产业链条,带动产业互动发展的作用,着力打造西部家纺服装产业聚集发展高地。廖年聘请四川大学市场营销研究所对彭州发展家纺服装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家纺服装产业链、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编制了《彭州家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打造千亿家纺服装产业园区,建成“西部家纺服装之都”的构想。通过发挥商会的作用,依托彭州市工业开发区的平台,联合组建“国有公司+商会+民营企业”股份制公司,形成园区多元化投资开发主体,大力推进产业集聚投资,企业集群发展。

经过近四年的打造,产业园现已开工建设完成的标准化厂房50万㎡,其中210户已交付使用,东方米兰C、F区即将开工建设,届时将有近400家家纺服装企业入驻彭州。规模以上企业将达到73户,预计年产值近10亿元,解决近万人就业。

彭州市家纺服装产业的“爆炸式”发展,赢得了成都市和彭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被四川省列为重大产业化项目,四川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成都唯一服装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彭州市“一重一轻”战略扶持产业。廖年同志通过行业协会与企业共同发展、工厂与城市生态环境并存,为开创“世界田园城市”新工业发展模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终在彭州将会形成以开发区为平台,以产业园为基地,以产业链为纽带,以产业分工为手段,以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为目标的“彭州产业链城乡统筹新模式”。

5.12地震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灾后重建工作全面展开。短短三年时间,一座座新房拔地而起,受灾群众陆续搬进了集中安置点。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成为党和政府的一大难题。为了落实彭州市提出发展家纺服装产业功能区,推进灾后产业发展,为农村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生产方式的支撑,廖年同志通过认真调研,从服装企业对外加工的需要和解决就业的实际出发,积极创新“家庭车间”居家就业模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联动发展的工作机制,由家纺服装行业商会对接企业,社区建立经合组织联系农户,共同负责企业与农户之间劳务外包来料加工。 

为了打造“家庭车间”,廖年同志奔走于彭州磁峰镇、葛仙山镇、小鱼洞镇、丹景山镇等各乡镇社区,与当地政府协调,寻找相对集中的实际操作场地,协调服装企业免费提供缝纫设备,并对村民们进行集中的培训。同时,从各企业寻找货源,为“家庭车间”源源不断地提供原材料。派专人对农民工进行管理和质量监督。最终形成“政府号召、商会培训、企业认证下单、机器进家庭”的生产模式。

截至目前,在廖年同志的牵头下,彭州已创办“家庭车间”50余个,解决就业人员2000余人,人均工资1500元以上,年产值近2亿元。“家庭车间”的创办,不但为园区企业减负和扩大生产规模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为推动失地农户、灾后重建土地规模经营后的剩余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于工业集中发展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出路寻找到一个有效途径,实现真正的多赢局面。

“家庭车间”模式有利于推进灾后产业重建,有利于推进灾后农村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推进“世界田园城市”先行区建设,同时还有利于帮助农村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在将来,“家庭车间”还将进一步普及和扩大。位于彭州的“西部家纺服装之都”建成后,将汇聚5000家家纺服装企业,将拥有30万大军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一是来自各家纺服装企业自身,一是来自“家庭车间”。“家庭车间”将既是大量熟练工人的输送地,又将是农民创业就业的新模式,城乡统筹的新举措。

随着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成都市政府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将彭州市确立为成都发展家纺服装产业的唯一基地。同时,彭州市政府也将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彭州“一重一轻”的产业定位,并列为“十二五”发展规划产业功能区之一。在成都市政府的指导下和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华茂、万贯、盛泰三大服装产业园区,现已引进家纺服装企业780余家,同时家纺服装企业也以每天2-3家的速度向彭州聚集。

彭州打造家纺服装产业集聚的目的在逐步实现。但是,在加快成都家纺服装产业聚集和提档升级的过程中还存一些问题。为此,廖年同志提出《关于加快成都家纺服装产业聚集和提档升级的建议》,希望成都市政府对彭州打造家纺服装产业集群给予专项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提供专项资金,为家纺服装企业提档升级注入活力。

彭州市民营经济已日益发展壮大,为增强彭州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解决群众就业,维护地方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作为占彭州经济半壁河山的民营经济,至今尚无商会大厦。首先这与彭州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及不相称;其次,无论是从组织企业开展培训还是商务交流都极大的影响商会服务的进一步发挥。为此廖年同志经多方考察,提出《关于建造彭州商会大厦的建议》。

商会大厦建成后,将成为彭州对外经济合作的平台,民营企业总部经济、民营经济服务中心、彭州商人形象展示窗口。彭州商会大厦的建设对于团结凝聚“彭商”,进一步打响“彭商”品牌,加强彭州市与全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合作和交流,拓展开放性经济发展空间,推进“彭商”创业和总部经济实施,提升经济发展内在动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整个“彭商”形象,对引进高端项目、高端产业、高端人才和各类资金,提上区域发展品味等均能起到积极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