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 情感生活

经济放缓时,恰恰是投资自己的最佳时期

新浪医美

关注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温言

最近,整个朋友圈和各个群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317房政、讨论人才流向、讨论还有哪个城市(国家)可以移民、买房、投资、送子女去。。。

一派热火朝天中,冷静下来就发现:真正高回报又可操作的方法,几乎是没有的。

要么是看起来很美、但施行门槛其实很高;要么是只适合那些刚刚毕业、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应届生。

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说:如果你买不起或不够资格买房,那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有利——越是经济放缓、大环境不再高速奔腾的时候,反而是投资自己的最佳时期。

▼▼

刚工作时候,别人推荐过一本《现在,发现你的优势》。我看后如获至宝,立刻去做了附赠的那套“优势测试题”,得出来几个专属于自己的优势关键词。

本以为这几个关键词将指导我接下来的人生和发展方向,没想到它们却带来了新的困惑。测试说,我的优势里有一条是“收集”——这我同意,问题是我该怎么用这优势呢?

我做过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当然对于信息的有效“收集和筛选”是基础技能,可是不光我会“收集”,我的同事乃至全行业的从业者们也都是“收集”专家啊!看不出这个能力怎么让我脱颖而出。

后来这个困惑萦绕了我很久,一方面测试的答案好像提供了某种指引和solution,而另一方面,它又带来了很多新的疑问:

就算知道了这些又有什么用?

它们能帮我升职加薪么?

怎么和别人拉开差距?

这些究竟是大众化的技能,还是我自己独特的卖点?

后来才发现,我的这些疑问其实是普遍问题。

今天绝大部分人都已经知道了要“靠自己的长板来竞争”,但操作的细节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也就有了我上述的困惑。其实发现、挖掘和培养自己的优势,是个长期、需要反馈的过程,在这里分享我的三点心得。

▼▼

1 要对自己的优势进行验证

这个是指:任何一个优势,在发现后,都需要进行反复验证、和多角度的“验明正身”。

举个不是很恰当但好理解的例子。

我初一参加学校的50米短跑,一下子得了第一,被推荐去西城区的联赛。看上去我可能很善于短跑,而实际上联赛里我只得了倒数第三。

一次校赛里得到第一名,并不能说明这就一定是我的优势,其实那次有许多特殊情况:比如真正跑的快的同学生病了或者根本没报名,比如我当时穿的是跑鞋、其他人穿的是那种普通球鞋…总之各种偶然因素凑在一起,导致我居然得了第一,但其实短跑并非我的优势。

2 光发现优势是没有用的,要后期持续投入才有用

实际这点可以完美地解决大多数人的困惑:我的优势对我自己而言已经是优点了,但横向比较,仍然很平庸怎么办。

非常简单。在这条优势上,持续追加比别人更多的投入就好了。

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刻意的训练,但也包括金钱成本和资源的投入。

为什么金钱成本和资源能让自己的优势升级呢?因为它们可以转化为经验值和势能。

比如两个爱集邮的人,对于邮品的知识和阅历同样丰富,A拥有海量的普通藏品,都是从集邮公司能买到那种;B却拥有许多珍稀的邮品和海外限量版邮品。那么谁更容易成为社区里的明星呢?肯定是B

尽管说起来有些过于物质,但“优势”这个东西本就没有单一的衡量标准,大部分时候人们衡量它的方式就是那么简单粗暴。

3 巧妙组合自己的多个优势,就能拥有USP

USP就是unique selling point。 当我怀疑自己擅长“收集”,别人也擅长收集的时候,我的“收集”特长就沦为一种平庸的技能。

但如果我还擅长“有效分辨”、“快速”和“结构化表达”这几个另外优势,那么把它们和“收集”捆绑起来,就更富竞争力了。

有了以上思考后,再回看很多年前做的那套测试结果,它呈现的其实更多是我们自身性格、过往经验中一些理所当然的东西。

比如说你这个人更开朗更外向,或者更有决断力——但这些更偏向于你的潜能和天赋所在——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些是你已有的“矿脉”。

如果等到经济大环境突飞猛进了,你才忙不迭回头来开采,想要借上大环境的势头,往往就晚了,也赶不上趟儿。

越是经济放缓,越应该做埋头开采、精进研发自我产品的工作——因为经济总是有周期的,等到风来了,你自己的产品也打磨好了,扬起双臂就能借势而飞。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