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 情感生活

8个过来人告诉你:爱情和婚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新浪医美

关注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彬彬有理

张震岳问:是不是我的十八岁,注定要为爱情流泪?

其实就算是你十八岁没有为爱情流泪,二十八、三十八、四十八哪怕是到了九十八,也会把十八岁那年没有流过的泪都补上的。

得与失

年轻时,爱情是不计回报的投入与付出。

但每一个说“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的人,确实不会有好前程。

没有赔过钱的爱情,都不是真正的爱情。

年轻的爱情,无法自持,感性压倒理性。

中年的爱情,是游刃有余、是伸缩自如。

与对方保持同等的时间与精力。对方进一步、你就进一步;对方收摊、你也收摊。

在爱情里,不管你付出多少,都是心甘情愿、咎由自取,并不伟大、也不值得歌颂,因为你是为了自己的爱情,不是为了对方。

如果你用自己的付出去绑架对方,那么实际上你是在强买强卖,是不道德的。

中年人的爱情里没有输赢。当“输赢”这个概念冒出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没有爱了,有的只是不甘心。

婚姻

婚姻本质不爱,是利益最大化。

男人在性欲旺盛的二十啷当岁千万别结婚,那时候哪懂什么爱情,满脑子都是精虫,看母猪都是双眼皮的,等审美恢复正常再说吧!

年轻时鄙视相亲这事,觉得像集体配种。

现在理解并接受相亲。毕竟我经历的自由恋爱,结局比配种更痛苦。

爱情只是的短暂平衡状态,

可能是一次升职、可能是一次生病,

无论是多恩爱的夫妻,

爱情的平衡都会受影响,只是多少的问题。

人是会变的,只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我的前夫,本来说好丁克,但他到了中年,突然开始喜欢小孩,街上看到小孩就去逗弄。夫妻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什么时候婚姻要结束了?

盖两个被子?不一定结束,上两个卫生间?一定要结束了。

爱的形式变化

“爱情”不应该局限于男女之爱,

大爱无疆,表达形式不能囿于躯体,

爱可以是对同性的赞许与爱慕,

可以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爱情失败让人迅速成长,精神上自动位列仙班。

就像人鱼变成了泡沫,我融入了天地。

爱是消散了,也升华了。

爱情的本质是为了幸福,既然是达到“幸福”这一目的,为什么要通过“小爱”这种效率低下的一对一形式?

我到中年才悟道,开始在事业中寻找自我实现,给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帮助更多青年收获人生价值,这才是大爱。

所以我让自己戒掉“小爱”,是远远的注视,是触手可及却又缩回的叹息。

龙应台《目送》里的亲情描写也适用于爱情:“你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爱无能

你爱的人不爱你,你就得爱自己 。所有东西,只要我想,我就能得到。但真的得到后,我就突然觉得好没劲。

年轻时,总爱意淫自己怎么勾引意中人。自己想象一个场景,怎么对话,如何让对方中招。(有人在办公室拿着工资干这事)

中年后,这种爱好戛然而止。

中年人的问题,在于他们的时间过得太快了。太快了,一切都太快了。

不聊其他,直奔目标。没有时间去做前戏,没有时间去等一个人。

中年人的爱情观,就是李志的《和你在一起》里唱的:“我想和你在一起 / 直到我不爱你 / 人和人一场游戏 / 我愿意为你死去 / 如果我还爱你 / 反正活着也没意义。”

爱情稍纵即逝得太快。 

但中年人不像年轻人那样要死要活,中年人可以快速熟练地抽离与处理。

所以“爱无能”和秃顶一样,它会如期而至地降临。

对后世的劝诫

学校现在没用的东西教一堆,真正有用的东西却不教。

多少人财务自由了,却在爱情上栽了跟头,轻则净身出户,重则离开人世。

爱情应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爱情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部分,学校需要传授技巧。

总结

这不是一匹马一封信的时代,诱惑无处不在。

从一而终的爱情需要彼此都有极强的自制力,遇到这样的爱情需要的是运气(低于0.01%)而非努力。

但靠道德来制约的关系,从来只是煎熬,不会快乐。

放低身段去付出,去维系,并不会得到尊重,你不爱自己谈什么让别人爱你。

两个人恋爱不要有危机意识,享受在一起属于你们两个人的喜怒哀乐。

真正享受当下,不会走的注定不会走,要走的留也留不住,除了你自己,没有什么属于你。

我的爱情到中年,就是没有那么冲动了,甘于平淡又不甘寂寞,等待着关于爱情不可预料的下一个转折,不再在意结果,不再患得患失。

相信未来

这是床上的约翰列侬夫妇:

这是已经同居两年的夫妇:

爱情就是你一站起来他就问你要去哪。

爱情就是叫你把他手边的东西递给他。

爱情就是他自己的东西找不到就怪你。

最后祝你就算人到中年,

依然能收获爱情。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