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 情感生活

青春期,我最恨的人就是我爸爸。

新浪医美

关注

我最近谈恋爱了,我爸跟我男朋友的爸爸是大学同学。

我经常去他家吃饭,聊天的主题一般都是我对我爸的控诉。

我经常说我本来也可以很优雅很少女可以柔柔弱弱可以小鸟依人,但我爸从小把我当男孩子养,他带我出去玩一句话不对付就把我扔到水坑里去。

我爸喜欢做饭,他做虾不仅不除虾线,还倒贼多酱油,我觉得很难吃,难以下咽的那种难吃。

他非说我挑食,极其严厉的用筷子打我手,然后让我去我家门口墙角那儿面壁思过。

小时候我爸逼我每天练两个小时二胡,可我一点儿都不喜欢拉二胡,我当初只是因为好奇才在音乐老师问有没有小朋友想学二胡的时候举了手。

我爸估计也不怎么喜欢二胡,他可能只是以为我真的想学并且觉得做事儿不能半途而废。

有次我因为练琴不认真被我爸极其用力的弹了脑袋后恼羞成怒了,十分生气的把二胡往桌子上一摔。

本来只是想拿二胡出口恶气,并没有伤害它的意图,但一不小心用过劲儿了,摔掉了一个马头…

我当时绞尽脑汁想办法弥补,依然记得我在小金猪存钱罐里掏了两个大钢镚儿攥在手里,一溜烟儿跑去门口的小卖部买了瓶502,最后发现502对木头好像没什么效果…

为了不让我爸发现,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星期里我每天都一大早起来练琴,本来这样也挺好的,我坚持练琴,我爸不发现,风平浪静,全家和谐。

但有天我爸给我买了盒新松香,我看着他站在我面前美滋滋的跟我说这盒松香多么多么好,心里在想等会儿他看到秃了的二胡会不会打断我的腿。。。

我爸没打断我的腿,但我爸生气的把他买的松香踩碎了。我看到他踩碎松香的那瞬间,哭了,十分伤心的哭了,比挨多少打都悲伤。

我觉得站在我面前的这个男人一定不是我的亲生爸爸,我一定是他喝多了酒忘了从谁家顺回来的。

我跟我爸的梁子就这样结下了,后来基本每一天我都会跟我爸发生一次冲突甚至冲撞。

我在跟他的冲突中变得越来越执拗,好像叛逆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

别人的闺女是小棉袄,我爸的闺女是大棒槌,直到送我去上大学那天我跟我爸还在车上吵了一架。

当时我完全没想到,后来我长大了离开家离开学校了,受了委屈后哭的稀里哗啦,第一时间会拨通的竟然是我爸的电话。

即使现在我知道了成年人自身情绪处理不当而波及到孩子的事儿并不匮乏,我还是有点生我爸爸气的,我总觉得我童年没有很美好的回忆都是因为这个人。

他从来看不到我的进步点优秀点闪光点。

从来只会盯着我的退步点平庸点阴暗面。

他有时使用暴力。

他很固执。

但我爸就是这样的人。

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奇怪很憨厚很老实很烦又很厉害还有点可爱或者搞笑的人。

他从来都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爱,他想让我快乐,可他也真的不懂我想要的是什么。

前两天我们请北京的粉丝看了一场电影《狗十三》,这是一部讲述十三岁少女的成长故事,虽然因为时间冲突没能去北京跟大家一起看,但我还是在广州默默看了点映。

在这部电影里,情感的缺失和奇怪的家庭相处模式都让我在李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李玩的爸爸也颇有点像我的爸爸。

我看到了第一次为人父的他其实也有着生活和工作的众多烦恼,也看到了李玩在青春期被迫成长的苦涩与无奈。

青春期是需要被关注的。

这是我们的感情最细腻敏感的时候,也是我们最缺乏安全感的时候。

《狗十三》里的李玩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她认为自己是父亲重组家庭里尴尬的边缘人,而父亲对待她的方式也让她一次次更加对此坚信不疑,并且逐渐对父亲失望、麻木、妥协。

我想,父亲是爱李玩的,只是方式不够好。就像我爸。

他们传统地如大多数中国式父亲:古板、威严,或许有些重男轻女。他要求女儿不要像个孩子一样胡闹,却又在情感上把她当作孩子,丝毫不平等。

刷一刷最近的新闻,不难发现,每当有家暴的新闻传出,伴随的声音一定有鼓励女方勇敢分手,可是当暴力来源于至亲的时候,我们却逃无可逃。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太多年。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动手的父母和体罚的老师绝对不在少数。

于是青春期的反叛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滋长起来了,而我们与他们之间的信任感,也在这样极不平衡的状态里不知不觉地消耗殆尽了。

电影里,“爱因斯坦”事件是信任崩塌的导火索,也是少女直面成人世界残酷的那扇门。

在我们与父母的相处中,其实也有着很多“爱因斯坦”事件,年少的我们拥有着对世界对生活最直面的理解,于是看不懂大人观,更加不懂成人世界的虚伪。

我们带着这份不理解一步步走向成年人的世界,逐渐抛却了曾经的“年少无知”,收起了棱角,变得“乖巧”。

可成年人的辛苦,也从来不是青春期的我们考虑范围内的事。

少女李玩看到父亲的偏心和专制,也逐渐察觉到成年人世界的残酷。她选择在这之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替成年人保存他们的体面。

当我们长大之后再回头看,或许能对从前的很多事情释怀。

从酒吧、网吧、朋友家被家长揪出来的时刻,从质疑成绩和质疑人品的责骂声中抬不起头的时刻,那些曾经在青春期的我们看来最狼狈的时刻,回过头去却都能在其中找到一点爱的影子。

它的确方式不对,但他初心不坏。

但总是要等到离开家之后才明白,总是要等到再也不能像二傻子一样整天屁颠儿屁颠儿跟着他到处玩的时候才明白,这个很奇怪很憨厚很老实很烦又很厉害还有点可爱或者搞笑的人,他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他不懂的事儿其实有很多,他做错的事儿当然也不少,他也同样在成年人的苦恼里挣扎,偶尔也希望我们能够分担。

当然了,前提是你感受到了爱。毕竟世界上有部分人天生不适合当父亲。

没有哪种感情是单一的,喜欢往往夹杂着崇拜和羡慕,厌恶也源于了解和体会。

我们恨那个在我们手无缚鸡之力时毫不留情伤害我们的人,却又感谢他苦苦咬牙硬撑为我们营造的庇护所。

成长或许残忍,但是因为这份残忍我们理解了父母,也因为成长,我们终将释怀一切,最后化为一句“我恨我爱你”。

假如你正处于青春期或者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成长烦恼,也许通过这部影片你能找到一个释怀的理由或者是一个答案,同时它也可以给正在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的家长们一个借鉴。

我知道我们不能永远13岁,可是永远有人13岁,希望每一个成年人以成熟而平等的方式,温柔地对待他们。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