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 情感生活

有一种孤独,叫回避型依恋

新浪医美

关注

来源:钱某某

有个女同事发给我一张图。

这是她在微博上看到的。

她说,半夜刷到这张图时,笑得整个人都在颤,可笑着笑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我知道她想要表达什么。

她就是那只猫,猫的孤独与焦虑,就是她“内在的关系模式”。

同事还跟我讲了个小故事。

她和前男友分手的时候,是在广州白云机场。

在过安检机之前,前男友深情地盯着她眼睛说:

“只要你叫我留下,我立马把机票撕了。”

那个瞬间,两人大概凝视了三四秒。

那几秒钟,她内心不断地自我暗示:

快,去抱住他,你不能让他走,他出国就不会再回来了!

可是,她就像中了魔似的,缓缓举起右手,摆了摆,然后,目送他离去。

我闭上眼也能想象得出,在男友背影消失后,她是怎样的泪如雨下……

尽管同事叙述这事时,显得是那么云淡风轻、毫不在意。

闲聊一会后,她俏皮地说:

“好巧哦,为什么每次谈恋爱我都这样?”

我说:

“听过回避型依恋人格吗?你就是。”

如果说孤独是幸福的天敌,那依恋就是孤独的救星。

人若没有依恋,爱就无法联结,一切情感要么流向死亡,要么攻击自我。

也就是说,每个人渴望有一个依恋对象。

但我们知道,“想法”和“行动”是两回事。

而回避型依恋人格,就是在亲密关系里,你明明很渴望依恋对方,可在关键时候,总是做出相反的举措。

我把回避型依恋人格,大致分为2个等级。

一个是轻量级:能形成亲密关系,但关系无法深入。

举个例子。

在公开场合,有些人会刻意打压伴侣,用语言贬低伴侣。

比如我问你,你男朋友怎么样?

你可能会当着男友面说:

“他蠢死了,什么都不会。”

男友一脸丧气,结果,你还要踩上一脚:

“怎么,还不服气?”

但真相呢?

你心里非常在乎他,但你就是无法低头,你想用这种打压对方的方式,来证明“他爱你”。

再比如,对方伤害了你,但你就是憋着不开口,既不说出自己感受,也不说出自己需求,永远一句“没事”挂在嘴边。

情感需求和真实表达总是相反,这自然无法形成依恋。

一个是重量级:无法进入正常的亲密关系。

电影《在云端》里的瑞恩,简直完美演绎出了这一点。

在经济大萧条时代,瑞恩的职责就是全球各地飞,帮公司处理裁员问题。

用瑞恩的话来说,他去年有322天都在飞来飞去,剩余的43天犹如噩梦,因为要待在家。

年过40的瑞恩,没有谈过一场正式的恋爱,没有一个知心朋友,甚至连和家人的相处,也是能避就避。

飞机成了他的家,努力积累飞行1000万英里,也成了他逃避亲密关系的慰藉。

后来他有了一个稳定的炮友。

对方很美,人也善良。

瑞恩同事问:

“她很喜欢你,你就不希望和她有未来吗?”

他说:

“你还小,以后你对关系的理解会改变的。”

同事怒斥他:

“不,这只是你自甘堕落的借口,你这样的生活方式,几乎不可能拥有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

是的,回避依恋严重的人,别说拥有正常亲密关系,他们常常连个关系够深的朋友都没有。

因为任何情感,一旦进入到彼此心灵的深处,就不可避免的会形成依恋。

回避型依恋人格的形成是多因素的。

可能是你的小时候,父母没有跟你形成依恋关系,从而导致你“内在的关系模式”,就是回避依恋。

也可能是你曾受过很大情感挫折,比如失恋,被亲密的人背叛等等。

但不管诱发因素是什么,回避依恋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自我界限僵硬,内心很少敞开。

你是不是极少会对一个人敞开心扉,暴露痛苦与孤独?

你是不是经常压抑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面对喜欢的人,也不敢流露出来?

你是不是经常感到孤独,但当跨出孤独时,你又害怕被伤害?

没错,这就是自我界限过于僵硬。

在职场、社交场,你看起来彬彬有礼、侃侃而谈,给人感觉很知礼。

但也止于“知礼”,因为一旦沟通进入到心灵层面,你就会本能的抗拒——尽管,你其实非常渴望。

曾奇峰曾说,99%的心理问题,其实都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创伤,在糟糕的人际关系中形成;创伤,也在好的人际关系中疗愈。

而解决回避型依恋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让自我界限变得不那么僵硬,使“界限”柔软起来。

通俗来讲,就是学会低头,慢慢敞开内心。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段有深度联结的关系。

如果从亲密关系开始比较困难的话,那我们可以从朋友,或者家人开始。

当然,如果找个心理咨询师,那效果肯定更棒。

就以“朋友”做个例子。

你可以拿张白纸,写下你目前所有还在联系的朋友。

接着,选出2个你觉得最可能,愿意听你倾诉的朋友。

最后,在你最最最孤独的时候,打电话给ta。

说什么呢?

说什么都可以,只要不是太正确、太礼貌的话。

比如我很孤独、我害怕一个人、我做过哪些蠢事······

不要害怕伤害,试着示弱,试着低头,试着承认自己弱小和无助。

电影《绿皮书》里,托尼对唐说:

“世界上孤独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

当你建立了这样一段敢肆意表达内心脆弱的关系时,你就等于迈出了“第一步”。

因为你自我界限不再那么僵硬,能允许让别人靠近你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终究还是要靠有深度链接的亲密关系,来疗愈曾经受过的所有伤害。

就像一位网友对瑞恩的评价:

“就算你飞了1000万英里又怎样?人生终究还是需要一个副驾驶。”

说到底,我们回避的一切依恋,其实都是对自我生命的摧残和打压。

人生的底色或许是孤独,但幸福的底色,是示弱,是坦诚,是明知伤害不可测,但仍然会低下头——我需要你。

亦舒说,请给我很多很多的爱。

而我想说,请先把你的心打开。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