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62年的婚姻真相曝光:是什么维系着感情

彬彬有理脱口秀

每次见到我的朋友小丽,她总会让我感觉自己不像个女人。
上次见她是在上周末一起约逛街。她那天穿着细高跟、超短裙、配上露肩吊带、涂着姨妈色口红,活脱脱的一个女王形象。
可就是这么一位女神,却还是单身。大家总是开玩笑说她是个29岁的大龄剩女。但她从来不care这些,还反过来吐槽我们:
“你们懂个屁,老娘这是自由,我想做什么做什么,想去哪去哪,什么都不用顾及,无聊了就约闺蜜逛街唱K,寂寞了就约男人吃饭看电影,爽!”
俨然一副活得潇潇洒洒的样子。
然而前两天,我突然收到她的微信,说的话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她说,有天晚上发烧,自己一个人浑身无力地孤零零躺在床上,突然觉得很难受。
闺蜜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随时陪伴着自己;约的那些男人又不靠谱,只会用下半身思考问题,不值得信任。
她突然很害怕,自己会不会永远单身下去,孤独终老。
“虚弱的时候,才意识到身边能有个人陪着,是多好的一件事!”
小丽的一番话,说出了许多单身人士的心声:渴望一段长久稳定的亲密关系,两个人一起对抗世界的不堪。
彬彬帮曾经做过一个单身人士的心理白皮书,其中,54%的单身者在生病无人照顾时感到非常孤独。

可见,一个人平时再快活,总有脆弱的时候。脆弱的时候,往往是最需要人陪伴的时候。
身边有个人陪着,真的有用吗?
为此,弗吉尼亚大学神经学家詹姆斯·科恩(James Coan,2016)做了一个电击实验。
实验者找了一群女孩子。实验过程中,女孩们会被提前告知即将接受电击,然后实验者按动开关,电击开始。
在整个过程中,女孩子的身上会连接上相关仪器,记录着女孩子们的反应。
电击实施的瞬间,女孩们的大脑内会出现巨大的恐惧电波,表明她们心理的焦虑水平以及身体的疼痛水平急剧上升。
接下来,还是这群女孩子,请来了她们的伴侣(或心上人),站在她们的旁边。

当即将接受电击的信号发出后,女孩们都立马握住了对方的手。而当电击开始,神奇的现象发生了:女孩们的脑波幅度比以前大幅降低了,焦虑和疼痛的水平也显著降低。
实验者又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让女孩的身边站着关系混乱的人或者陌生人,这一次,即使被电击时握住他们的手,却没有任何保护的效果。
所以这个电击实验证明了:身边有爱人的陪伴,即使面临再大的恐惧和焦虑,痛苦都会减轻。
这便是爱与陪伴的意义。


读研的时候,教我们箱庭疗法的张日昇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重要的原理:陪伴本身也是一种疗愈。你不需要说什么巧言妙语,只要在旁边陪伴,就有一种力量。
而说起爱情中的陪伴,不得不提起钱学森。
这位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科学家,不仅在科学上有举世瞩目的成就,更是拥有一段羡煞旁人的美好爱情。
钱学森的妻子是蒋英,两人算是青梅竹马的玩伴,后来成为夫妻。

结婚之后,蒋英开玩笑地和钱学森抱怨说,都没有收到几件值钱的礼物就和你结婚了。而钱学森给出了一个“教科书”式的回答:我把我整个人都给你了,难道还不够值钱吗?
更有(虐)趣(狗)的是,当钱学森获奖的时候,特意安排让蒋英去领奖金,自己的儿子去领奖状。这样做的寓意就是:蒋英要钱,钱学森要奖(蒋),而“钱”和“蒋”两个字,正好是他们名字的姓。
当新中国成立,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准备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做建设,蒋英没有丝毫的犹豫,一心跟随丈夫回来。但随后被美国无耻软禁长达5年。
虽然那段时间很痛苦难熬,但正如电击实验的结果一样,只要身边有心爱的人,再大的痛苦也是能忍受的。
回国后,两个人依旧生活幸福,彼此扶持,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他们的成就与美好的爱情有很大的关系。
蒋英曾经对儿子说,陪伴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她和钱学森散步时,常常不说话,一前一后,安静地走着,但很幸福。
1992年,钱老拍摄了一段家庭聚会的视频。蒋英和钱学森两个人仿佛老顽童,一个活泼,一个幽默。
在视频中钱学森笑眯眯地讲道:
“我一个朋友,夫妻俩年龄差不多,现在老了,两个人身体都很不舒服。我很幸运,我的老伴,比我年轻好几岁。”
1998年,蒋英因为心脏病住院。做手术以前,她认真地对医生说:“我可不能先没了!”
为此,国防科工委特地派过来两名少将,安排手术和康复的事情。其实蒋英并不是军人,部队没有必要如此重视。但部队领导对此的解释是:老太太如果不行了,老头儿也就完了……
所以把蒋英治好,就是为了钱老;而为了钱老,就是为了国家。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因病去世;之后,蒋英的身体也越来越差,3年之后,随钱老一起去了。两个人的长情告白,长达62年。

所以,没有人不渴望爱情。
所谓的单身快乐,是因为没有真正体验过爱与陪伴的美好,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