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女性

偶尔也做回一次“孩子”吧

心之助T

关注

原标题:伊能静被嘲“妈味”:中年女人啊,你最爱为人操心,可谁关心你?

作者:云译

最新一期《乘风破浪的姐姐》刚播出,就有网友说:

“有伊能静对比,黄圣依都变得顺眼了。”

所以还真是伊物降依物啊。

在新的一期节目里,黄圣依组的成员有伊能静、张萌。

三人凑一组,画面竟然很搞笑?!

在一开始,伊能静说自己是音乐担当。

这就与队长黄圣依的提议有些不符。

而伊能静本色发挥,咔咔咔就把词分完了。

接着马上启动“静姐音乐讲堂”,指导所有人。

视频里,伊能静一边手舞足蹈,嘴里一边碎碎念。

唱着:“像个孩子在尖叫,那种,你懂吗?”

“当队长”是伊能静的执念,即便她不是队长。

两强相遇,勇者胜,

黄圣依都不想敢再争了。

从评价梅艳芳很惨,到踩低他人。

伊能静身上这指点江山的心态和让人窒息的控制欲。

网友称之为“妈味”。

妈味到底是什么?又从何而来?

01

“我身上的毛病不是我想要的”

综艺《婆婆和妈妈》中有一个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伊能静与秦昊争吵后泪崩,哭诉:

“我从小就被妈妈教会,你不会赚钱的话,这个债还不了,别人会来家里泼油漆,把你的家锁住。

我身上的那些毛病不是我想要的,我也不想我是这样一个人。”

是呀,她被骂惨的那些操作,其实是她自身经历带来的局限。

她认为爱大过天,评价梅艳芳很惨。

是因为她体验过的爱太少太少,这自然而然地成为她最渴望的事物。

伊能静在香港发展时,与梅艳芳本就相识。

梅姑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月,一次酒后,跟伊能静感叹:

“伊能啊,有什么比自己爱的人也爱自己更幸福呢?”

一方面是梅姑的酒后心声,另一方面是自己相似的缺憾。

伊能静是家中第七个女儿,她还在妈妈肚子里,爸爸就说:“要再是个女儿,我就离开这个家。”

就这样,伊能静一出生,就没了爸爸。

有人说:“从小没被爸爸爱过的女孩,一生都在都找爸爸。”

这话不无道理,伊能静对待每一份爱情用尽全力,如同飞蛾燃烧着自己。

侯孝贤拍摄《悲情城市》,为她量身定做角色,请来梁朝伟做男主。

开拍前几天,一年多没联络的前男友,突然打来电话:

“我很想你,还是觉得你对我最好。”

就这样轻飘飘一句话,伊能静就离开了剧组,错失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在童年缺少关注和爱的孩子,一方面寻找着爱,另一方面又往往爱而不得。

她们姿势笨拙,攥紧手边的一切,却眼睁睁看着那些珍视的事物离开自己。

于是,她们开始在幻想中寻找温暖,渐渐脱离现实。

久而久之,表演便形成了他们人格的一部分。

她们有强烈的情感体验,就像是没有皮肤的人。

《好男好女》的第一场戏,伊能静看到草席上的死者,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拍摄结束,她的泪水停不下来。

侯孝贤在旁陪伴,反复对她说:“假的假的。”

可这对伊能静来说,太过真实。

16岁她第三次见到爸爸,那也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爸爸。

那一次,她独自一人去给爸爸收尸。

或许,在她的心中,太多的伤口无法愈合,一点点触碰,都引起她们剧烈的反应。

于是,她带上面具跟世界互动。

那时的她,像是活在一场梦中。

她说:“我每一天都不想从戏里醒过来,因为当我是我自己的时候,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台词。”

她获得了许多称赞和诋毁,可她很崩溃,剪断家中的电话线,停掉工作。

为什么?

“那些报纸上对我的赞美都不是我,那些对我的诋毁也不是我,那我是谁呢?我是谁?”

她困惑。

为了保护自己,真实脆弱的自己,从一出生就被丢下的自己,她把那个自己藏起来,渐渐记不起来自己的模样。

她似乎活在幻想中,在那个幻想的世界。

自己永远正确完美,永远是主角,被人关注,被深爱着。

被骂惨也好,好歹还能给自己留下些温暖。

不愿睁开眼看看世界,是因为这世界对她曾太过残忍。

一出生,爸爸离家后,她就被妈妈送给乡下的一个女人寄养。

养母每天卖甜品,她就被绳子拴在摊位旁。

紧接着,她又被送给香港患有精神疾病的二姐夫,被喂狗粮,被家暴。

再后来,妈妈改嫁,她又跟着去了日本,被同学排挤。

她被嫌弃地丢来丢去,哪里都没有她的容身之处。

02

没被爱过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指责他人是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她受够了“我是错的”、“我不够好”的感受,这种感受对她来说就像是一种耻辱,以至于严防死守,一丁点的缝隙也不能有。

因为“我不够好”,曾让许多珍视的人离她而去。

标榜自己是她展现自己价值,藏起自卑的一种方式。

一遍遍重复过去的光辉。

自我介绍,“我应该是专辑数量最多的姐姐……”

团队表演的拉票宣言,“我十八岁单飞出个人专辑,我的粉丝说会爱我一辈子。”

她太恐惧当自己没有价值时,身边便空无一人。

过去被抛弃的感受如影随形,甚至和秦昊生下女儿后,她还会问婆婆和秦昊:

“真的不介意我生的是女儿吗?”

秦昊答:“爸妈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接受的教育是男女平等。”

忽略别人的感受是因为她曾为了生存便拼尽全力,无暇顾及其他。

她羡慕秦昊,秦昊会把家庭放在第一顺位,而她会选择想办法生存下来。

“当然我也很希望我是那个有本事选择家的小孩,可是我不是这样长大的。”

她向往秦昊的执拗,“秦昊,你知道我有多想成为你这样的演员吗?

我也想跟娄烨合作,跟王小帅合作,一年只拍一部电影,然后去戛纳电影节。

我是偶像出身,我要养家,我从出道起就要赚钱。”

伊能静是个复杂的人。

她的确该骂,毕竟没人有义务包容她的奇葩操作,更没人有义务理解她背后的缘由。

但每每骂完,我仍旧尊敬她向上而生的生存姿态。

03

“妈味”是如何炼成的?

她“妈味”十足。

爱操心,不顾别人的意愿,总是高高在上地要帮助指导别人,把自己活成一个“出力不讨好”的拯救者。

为什么不选择轻松一些的活法?

那是她习惯了操心,不得不扮演一些人的拯救者。

妈妈再婚后,又离婚,还背上前夫的一大笔债款。

伊能静说:“好,我来还。”

为了赚钱,还未成年的她便在歌厅唱歌。

每天坐5小时的车到歌厅,后半夜再坐5小时回家,一唱就是八年。

对她的家人来说,她就是那个拯救者。

她帮妈妈还债,帮三姐投资火锅店,帮二姐的孩子打点学校,帮妈妈和姐姐买大别墅。

一则采访中,鲁豫问:“你一个人要照顾多少个人?”

她答:“七八个吧。”

一向喜欢强调自己付出的她,那时却笑了笑,赶紧补充:“还行啦。”

老是输出观点,满嘴鸡汤,虽片面,但那是支撑她走过来的动力。

在歌厅唱歌,姐姐们在台前打牌,和客人调笑,唱着唱着还能脱下文胸,扔向观众。

伊能静却总在后台看书。

“以前去夜总会唱歌,靠劳力赚钱,底下所有人都在吃牛排,可能还有人讲话吃你豆腐,但我没有出卖自己的灵魂。

我在那里,唱完就走,唱的时候也没有忽悠大家,我凭着体力硬着头皮在那唱完。出卖灵魂的事情从来没有。”

没人告诉她该如何生活,没人告诉她哪里有光。

你可以想象,在漫长的黑暗中,她是如何一遍遍给自己灌输鸡汤。

如何一遍遍自我对话、反复思考,才能说“出卖灵魂的事情从来没有。”

在她身上槽点虽多,你却不得不尊敬她蓬勃的生命力。

她好强又肯努力,刚出道时,不会唱歌就反复练习。

唱到出不了声音,不得不往喉咙里注射类固醇。

最多的时候,三天注射了四次,医生也受不了叫她别来了。

有人评价伊能静:“她始终是一个挣扎追问存在价值的人。”

是呀,光是为了回答“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她就去了印度两次。

一次是第一离婚后,她说:“爱情像镜子一样映照出自己如此的破败不堪。”

一次是“达人秀”最火的时期,她停了工作。

她说:“我不能再用爱情、孩子、事业的成就、书写来疗愈我自己,我不能再不断地靠各种东西来填补我自己了。我必须心里面是满的。”

至今,大概伊能静也没能做到,这条路太漫长了。

但我想,她带上面具,穿上盔甲,只顾着往前行走,其实早已将一手烂牌打好了。

只是,盔甲越是坚硬,伪装越是完美,她便越是疲惫,而观众也越是反感。

“妈味”过头,也是时候放下强势,袒露脆弱,做回一次“孩子”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