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的恋爱

末那大叔
原标题:“双向奔赴的恋爱,太甜了”
作者:末那大叔
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
他们洗澡洗一夜,吃饭吃一天;
下午3点才睡醒,晚上8点说晚安。
他们在微信上,有个共同的名字叫:
不在乎你的人。
有研究显示,现代人平均每6分钟就看一次手机;
每天看手机的次数,超过100次。
成年人在意的,不是一定要霸占你的24小时。
而是那100次的锁屏里,我占了多少百分比。
有10条消息需要回复的时候,我是不是你的优先级。

小时候打羽毛球,最开心的是轮流发球。
若是遇到了总让你捡球的人,便没了兴致。
想来感情也是一样的。
读者@小米曾说,喜欢了两个月的男生,对她不冷不热。
聊天经常不回复,问就是在忙。
终于有一次,她生气地质问对方:
“我等你回消息,等了一晚上。”
结果男生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
“我让你等了吗?”
她哑口无言,却也彻底清醒了:
双向奔赴才是拥抱,单向奔赴只是追逐。
很喜欢《越洋情书》中的一段话:
“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请你记得,我不会开口要求要见你。
这不是因为骄傲,而是因为:
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聊到一半就不聊了;
喜欢到一半,就不喜欢了。
别急着怪他们薄情。
成年人的世界里,热情和温柔都是有限的。
因为喜欢你,所以可以等着你、惯着你;
也因为太失望了,所以只好换了你。
现代人的关系,破碎起来是很快的。
就是几次消息没回复,几次邀约没空来。
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再也不互相打扰了。
附近的快递小哥,你们每周至少通话2次;
公司楼下星巴克店员,每月至少见10次;
联系最频繁的同事,每天能发200条信息。
你曾经“最好的朋友”呢,你们多久没联系了?
翻自己从前的朋友圈,你看到某条评论;
点进去对话框才发现,你们很久没有聊过了。
翻翻他的朋友圈,发现他结交了你不认识的朋友;
一起去了你没去过的地方、聊着你不知道的话题。
这就是不联系的答案:
当熟悉的人开始冷落你,说明已经有人开始替代你了。
《拜托了冰箱》里,陈乔恩曾说过一段话:
“关系就是需要去维持的。
如果你永远都不主动,即使你们曾经再要好,你们有一天也会变得没有话讲。”

我喜欢及时回应、可以互相打扰的关系。
因为这意味着,有人愿意把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给你;
那就是时间。
因为不知道以后,两个人之间会因为什么小事;
然后就消失在对方的生活里。
所以我此刻发给你的消息,我都希望被你好好看见。
所以你忙归忙,忙完一定要记得找我。

而对于那些原本就不是很在意你的人;
不管友情还是爱情,你得有自己的脾气。
就像《马男波杰克》中的凯瑟琳。
遇到喜欢的人时,她递上了自己的名片:
“你什么时候有空,随时打给我。”
这份主动,是她昭示着自己120分的用心。
可紧接着,她又说了一句:
“你要是没空,我就会遇到其他人;
然后我会邀请你参加我的婚礼,记得带礼物来。”
这份果断,是她为自己保留的骨气。
爱情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
当我决定表白时,你也勇敢说爱我。
而不是一厢情愿地付出,然后不被珍惜。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女主一直在等男友和前任断干净。
可一等,就是四年。
四年里,她隐忍、卑微,渐渐变得不像自己了。
她才终于说出那句:
“我不想舍弃自己的人生,所以我要和你分手。”

最可惜的,不是她没有等到他。
而是她白白耗费了四年,给一个不值得的人。
“你为什么不喜欢我?”这是小孩子才会问的问题。
不在乎自尊、不在乎姿态的事,成年人干不出来。
比起盲目地为一个人赴汤蹈火,我希望你保护自己。
在别人逃离之前,先一步疏远;
在别人冷淡的时候,别那么主动;
不要时时刻刻盯着手机,等一个回复。
无论遇到了谁,都别忘了:
“我是喜欢你,才会等你、迁就你、包容你;
可我也不欠你的。”
别为一次动心,就卑微到尘埃里。
因为双向奔赴的喜欢,才有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