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组合 理解是最好的桥梁
博友自述:
宝宝三个多月,婆婆过来照顾宝宝。婆婆人很好,我们相处愉快。最近开始糟心了,公公来了,本以为只是来住个几天看看宝宝,看这个架势是要常住不走了,这要怎么破?
我现在老公不在家就窝自己房间了,越来越觉得家快不是自己的了!哎,房子是我爸妈买给我的,一毛钱都没让他们出,爸妈就是希望我俩能单独过日子,老人少掺和少矛盾。我觉得远香近臭,公公如果是想儿子孙子婆婆,来住几天没问题,长期肯定是不方便。我公公今年才51,比我爸还年轻,现在又不是养老的时候,为毛要住过来啊!我还在喂奶,本来在家挺自由的,现在天天还得穿戴整齐,注意这注意那,这都还是小事。关键生活习惯完全不对路,又老惹宝宝,我心中真是火大。
和我爸妈说,他们说要是他常住就让婆婆回去。我们请阿姨照顾。可是我又顾虑,一是婆婆对宝宝是真疼,我放心;二是觉得这样伤了婆婆老公。和老公说他爸常住不方便,老公倒是能理解,但他也不知如何开口,他爹脾气躁。哎,难道真的要等他自觉闪么??大家都没办法啊?
博主分析:
《西游记》里,唐僧怕妖怪,妖怪怕悟空,悟空怕唐僧。也许吴承恩创作这部小说,最初的兴趣就是来自这种复杂有趣的食物链。这种现象也广泛存在于我们的婚姻家庭中。公公需要婆婆,婆婆需要儿子,儿媳需要儿子,儿媳不怕公婆,但是怕儿子,儿子不怕儿媳,但是怕父母,所以大家住到一起,有许多说不出,说不得的烦恼。
“和我爸妈说,他们说要是他常住就让婆婆回去。我们请阿姨照顾。可是我又顾虑,一是婆婆对宝宝是真疼,我放心;二是觉得这样伤了婆婆老公。和老公说他爸常住不方便,老公倒是能理解,但他也不知如何开口,他爹脾气躁。”——她处于食物链的底部,她非常需要老公,因而很怕他不理她,怕他生气,而他很怕父母生气,所以只能压住她,让她安分。她父母对她是甩手不管的态度,所以给她出了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主意。他们是过来人,难道不知道女儿很需要女婿,怕女婿不高兴吗?他们的想法是,既然你不听我们的,非要嫁给他,我们也没有办法,况且已经给你买了房子,仁至义尽了,你的日子你自己过去,我们不管。
她不是要依赖父母就要依赖老公,当初二选一,她选了老公,以为从此就可以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了,结果,老公引来了婆婆,婆婆引来了公公,她被挤压成这样——“我现在老公不在家就窝自己房间了,越来越觉得家快不是自己的了!”——这是她的无能、懒惰、依赖带来的恶果。
她是赶不走公婆的,除非离婚。她的如意算盘是,先赶走公公,等孩子大了,不需要婆婆了,再赶走婆婆。她让公公走的话不要传到公婆耳朵里,否则,她的苦日子马上就来了,公婆一念紧箍咒,她老公的金箍棒就要打到她身上来。《西游记》好看,她家的戏也同样精彩,她作为苦情角色,一定会赚取观众的眼泪,观众哭完就笑了,觉得很满足,交流看戏心得,最后一句话就两个字:活该!
只有当我们中国人的观念进化到父母的家和子女的家各不相犯,彼此尊重,独立存在,这样的戏码才会绝迹。
文章来源(故宫蟋蟀的博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